關於仍未出生的胎兒,許多人都不知道的 7 個驚人冷知識
胎兒不是在出生後才成為人的,而是在母親的子宮裡時,就已經是人了。例如,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在母親肚子裡的胎兒進行監測。他們對某些食物的反應被拍了下來,他們甚至會在喜歡某些食物時微笑,在不喜歡某些食物時皺眉。這意味著胎兒其實有能力去感覺、品嘗、甚至傾聽和對某些事物做出反應。
他們會對不同食物做出反應。
胎兒開始長出味蕾的時機
胎兒對味道的理解能力在母親懷孕 8 周時開始形成,即這時他們的味蕾開始形成。他們每天會吞下 3/4 到 4 杯羊水,而這便是母親飲食中所有味道的來源。像糖、氨基酸、蛋白質、鹽和脂肪酸都包含在嬰兒攝入的液體中。所以嬰兒在出生並開始吃固體食物前,其實便已經養成了自己對食物的偏好。
在子宮時,胎兒全身都是毛。
它被稱為胎毛,是一層非常薄的毛髮,覆蓋著胎兒的整個身體,甚至它的臉,形成看起來像鬍子的東西。這些毛髮不會在他們身上停留太久,因為大部分毛髮在出生前就會消失。同樣的毛髮也出現在其他物種身上,比如大象、鯨魚和海豹。唯一的區別是,這些物種即使在出生後也仍會保留它們的毛髮。
他們的心臟在 5 週左右會開始跳動,且跳得很快。
他們會打哈欠、會哭,還會尿尿。

他們出生時的骨骼比成年人多 50%。
確實,子宮裡的嬰兒在出生的那一刻,身上有 300 塊骨頭。隨著他們的不斷生長,許多骨頭會開始融合在一起,直到組合成 206 塊。這近 100 塊額外的骨頭其實並不是真正的骨頭,而是最終會與真正的骨頭融合的軟骨。這種軟骨是存在于嬰兒全身的軟組織,主要出現在他們的脖子後面,而這個位置通常非常柔軟。
巨大的噪音會對他們的聽力產生負面影響。
大約在懷孕 18 周時,胎兒的耳朵會開始長出來,並能夠聽到外部的聲音。當胎兒長到 6 個月大的時候,他便能在聽到聲音的時候翻身。雖然偶爾聽到音樂和汽笛聲等噪音是安全的,但長期暴露在這些噪音中可能對嬰兒有害。也就是說,如果孕婦希望孩子的聽力健康,最好將聲音控制在 115 分貝以下。
嬰兒在這麼小的時候就能理解這麼多事情,這是不是很神奇呢?你懷孕的經歷如何呢?你有想再生個孩子嗎?
分享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