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星際物體之謎終於有了解釋
一堵火牆在撞擊中心的周圍蔓延開來。它燒毀了沿途的一切。爆炸所掀起的巨浪覆蓋了大城市。造成的地震之強烈,導致巨大的摩天大樓像紙牌搭成的房子那樣紛紛倒塌。這是人類與歷史上第一個造訪太陽系的星際物體發生碰撞後,可能產生的後果。我們在2017年發現了它,但我們至今仍不確定它究竟是什麼。可能是一顆小行星、一顆彗星,或一艘外星文明的太空梭。目前,科學家將之命名為奧陌陌,斥侯星。聽起來像某種夏威夷的乳牛叫聲。(哞!)
不管它是什麼,它的速度都比其他小行星還快得多,約為每秒87公里。照這種速度,你可以在3分鐘內,穿越美國兩岸。所以,這顆小行星從地球到太陽大約需要兩個月的時間。相比之下,我們的火箭可以以每小時27,000公里的速度飛行。穿越美國兩岸大約需要9分鐘的時間。因此,許多科學家推測這是一個非常先進的文明所創造的人工物。好唷。該物體的形狀確實支援這一理論。因為它又長又窄,就像一艘太空梭那樣。約有0.8公里長,比艾菲爾鐵塔還大得多。
科學家們決定來看看斥侯星究竟是否真的是某種生命的太空梭,並將一些射電望遠鏡對準了它研究。如果那艘太空梭上的文明以他們的通訊技術掃描我們,我們便能知道。但是它完全沒有發出任何聲響。...差不多啦。我們沒收到任何一道無線電波。但這並不反駁它是外太空文明物體的理論。為了確定答案,我們決定來測量一下該物體的重量。我們使用了光來判斷其重量。更準確地說,是它的倒影。你看,不同的材料反射光線的方式不同。我們以一種未知的黑石為例。它幾乎吸收了所有的光,幾乎沒有反射光線。查看目錄;這是炭。只要知道物體的大小和材質,我們就能判定它的重量了。
所以我們得知道這個物體能反射多少的光才行。當科學家們將望遠鏡對準斥侯星時,他們發現它反射的顏色與鐵與某些固體岩石相符。這顆斥侯星不斷地閃爍著。它會先發出一道明亮的閃光。然後閃光慢慢褪去,接著,又再發出一道閃光。這意味著,它正在旋轉。
它不是像箭那樣繞著軸旋轉。而是亂轉著,上下移動著它的邊緣。任何人造物體或太空梭都會被這樣的超載給撕裂開來。但是斥侯星仍完好無損。也就是說,它由超硬材料所組成,因此才能避免解體問題。它不像太空梭那樣是內部中空。而是一個固體。嘿,和我一樣呢!這個天體驚人的速度使它顯得相當神秘。有些彗星可以有相同,甚至是更高的速度。但它們也有某種火箭效應。
所以當太空梭從發射台啟動時,你會看到火焰從它的引擎中噴出。每一秒,火箭都會將燃料與氧氣混合,並點燃它們,接著以極高的速度將之噴射出去。根據物理定律,這就像推開一堵牆那樣。火箭從它釋放出的燃燒氣體中推進出來。
這,就是火箭產生推力和加速的原理。而彗星的運作原理與之類似。當太陽光線照射到彗星表面。上面像冰那類輕元素便會開始蒸發。接著,氣體會朝一個方向走,而彗星會朝另一個方向前進。就像火箭那樣,彗星推動蒸發的氣體並因此加速。這種氣體也形成了彗星的長尾巴。就好像巨大的岩石把所有的氣體都拖在後面那樣。這我深有其感。或者它就像一輛汽車在高速行駛時抽著空氣那樣。
但是,斥侯星不是彗星。它並沒有尾巴。而且它沒有彗星那樣的火箭效應。所以它也不可能加速到這個速度。但是有些科學家認為斥侯星過去曾經有一條尾巴。雖然我們在2017年發現了它,但它在1995年便進入了我們的太陽系。而它便是在那時受到了太陽光線的照射。當我們發現這顆小行星時,它已經失去了約95%的質量。所以尾巴就只是蒸發了而已。其他科學家則認為斥侯星在它于另一個遙遠的恆星系統或星雲中誕生時,便有了這個速度。也許它源於某個系外行星與另一個宇宙天體的劇烈碰撞;而碰撞所產生的巨大爆炸能量將細長的碎片拋入外太空所,因而形成了的天體。
它也可能起源於超新星爆炸。當某顆恆星到達其壽命終點時,它就會變成一顆紅巨星。它是恆星的膨脹版,比恆星還大數百倍。然後,它會收縮,並以巨大的力量爆炸開來。這種爆炸的衝擊波可以傳播到距離震中數光年遠的地方。這是宇宙中最明亮的事件之一。所以,超新星可能把一些系外行星給撕成碎片。而其中一個便是斥侯星,它獲得了大量的能量和速度,並開始了它前往地球的漫長旅程。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斥侯星如此瘋狂地旋轉。但最近,科學家們發表了一個理論,表示斥侯星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冰塊。我們習慣的冰是水,H2O。但斥侯星可能是氮冰,N2。它可能完好無損地在星際空間中存在了5億年之久。當它抵達太陽系時,氮冰反射了三分之二的太陽光線。所以它的溫度才沒有那麼高。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斥侯星並沒有尾巴這點。
你可以在冥王星和海王星的衛星之一海衛一上發現同樣的氮冰。所以,斥侯星可能來自一個類似的冰系外行星。但我們只能透過向它發射太空探測器才能確定。科學家們為此提出了一個計畫,叫做天琴座計畫。問題是斥侯星正以極高的速度離開我們的太陽系,這速度可比我們的火箭還快得多。我們得在這顆太空岩石飛得太遠之前儘快趕上它。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可以使用重力機動。首先,太空探測器會先飛越木星。靠近它,利用它的重力加速。之後,探測器將朝太陽飛去。並繞著太陽飛行,盡可能地靠近它,然後再像彈射器那樣向那塊太空岩石發射而去。
到達小行星的第二個選擇是使用微探針。我們得發射約一千個微探針到軌道上。它們應該不會比火柴還重。每個微探針上都會附有一個拳擊台大小的輕帆。然後,我們會從地面將一束強大的雷射光束聚集到這張帆上。它能讓我們將探測器加速到光速的20%左右。它的速度也不能太快,不然就會飛過這顆小行星。它應該要能進入它的軌道,或降落在它上面。但如果我們的速度太慢,斥侯星便會在我們追上它之前,先離開太陽系。這會是一次很棒的經驗,因為在未來,我們便能夠使用這些小行星來當太空計程車。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進入這樣一顆星際小行星的軌道,甚至降落在它上面。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不消耗任何燃料的情況下,以驚人的速度在太空中飛行。對於長途旅行來說,這絕對會是個很棒的選擇。也是個向其他星系運送補給物資的好方法。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害怕這些天體呢?如果我們與斥侯星大小的小行星發生碰撞,這可能會毀滅整個國家。如果它撞進了海洋中的某個地方,可能會引起比我們的摩天大樓還高的海浪。科學家們急於找到保護我們免受這些物體侵害的方法。其中之一是撞擊法。如果我們發現一個潛在的危險物體,我們可以向它發射一艘太空梭。全速前進!這個太空梭得以一定的角度撞擊到小行星,使其軌道稍稍偏移。在宇宙規模上若有太多的偏移,會極大地改變小行星的最終目的地。我們只需要讓小行星繞過我們的星球就好。我們還可以在小行星上製造可控爆炸。這是基於相同的原則。爆炸的力量能稍稍改變小行星的軌道。或者把一塊巨石炸成較小的碎片。
寬度24公尺內的小行星會因為與空氣的摩擦,而在大氣層中完全燃燒殆盡。寬度24公尺到0.8公里大的岩石則可能不會完全燃燒殆盡,並會造成局部的損害。任何比這還大的物體都非常的危險。你覺得呢?科幻小說中的傳統方法是在小行星上放個火箭引擎。這個方法不僅可以改變太空岩石的運動軌道,還可以對之進行控制。這樣,我們便可以用它來處理其他朝我們而來的小行星,這大概會像某種太空撞球那樣。